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201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青年论坛成功召开

2018-08-06 11:24:18 来源:
分享:

       高位截瘫的病人怎样重新站立?人类致残最大罪魁抑郁症如何非药物治疗?阿兹海默症是否能够治愈?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1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论坛于2018年8月3日至5日在天津举行。年轻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与健康的学术盛宴。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和天津大学明东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为期三天,论坛分为医学仪器、医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生物医学影像、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康复工程、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传感与生物电子、纳米医学、医学前沿技术转化和教育发展共12个分论坛,特邀及专题报告近300场。与会代表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学科领域自由地参加各分会场的讨论。海内外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的学界、业界、政界50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长江、杰青、优青、青年千人、青年长江、青年拔尖等各类人才62人。为鼓励年轻教师,大会从专题报告中评选出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开幕式由明东教授主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尧德中教授代表学会首先致辞。他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世界范围的贸易战、技术封锁、印太战略等挑战和摩擦持续不断,企图打乱中国发展的步伐。他表示,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愈发的重视,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希望在座的广大青年能求真学问,出大成果,切实改变我国高端医学装备等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行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从工程角度解决生命医疗问题的综合性高技术交叉学科,在保障人类健康和推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他表示,作为中国最早创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天津大学未来将持续加大在医工结合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道,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做出天大人的贡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池慧教授代表曹雪涛理事长致辞,她表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是汇聚相关领域青年科学工作者力量的平台,青年学者思维活跃,科研创新积极性高,是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群体。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为祖国而战的责任和担当。学会秘书处将会一如既往的支持青委会开展学术研究等工作,期待未来青委会在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郑海荣教授代表青年工作委员会发言,提出应搭建青年人成长的平台,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多方面、跨领域的学科。他希望青年工作者合作发展,大家一起努力创新,更好地把握前沿技术,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繁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教授为大会做了开场报告。周琪院士报告主题为“科研中的坚持与创新”,他结合自己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经历,以科研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详细的介绍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发展以及转化的进展,同时也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希冀:要对科学坚持和创新,以及要将科学兴趣上升到国家使命。赵宇亮院士报告主题为“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机制”,报告回顾了纳米材料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历史,讨论了纳米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现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在预防医学领域的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等专家围绕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前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大会主题报告。

       论坛闭幕式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教授带来了“终生进京赶考,永远当好学生”的报告,他倡导选拔创新型人才的“丁”字形知识结构:“一横是基础,一竖是专业,一钩是创造”。刘德培院士表示,成才是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通过主观努力去顺应天时,发掘地利,求得人和。同时,刘德培院士还对其课题组关于衰老疾病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以“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结合自身在组织工程和神经再生等领域二十年磨一剑经历,讲述了如何从最初“异想天开”的想法,到一步步“梦想照进现实”。他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社会重大需求、面向人类健康事业和面向世界科学高峰,青年工作者应志存高远,潜心砺炼,淡泊名利,拼搏奉献。报告最后,顾晓松院士代表新组建的天津大学医学部希望能为中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医工复合型人才培养贡献更多的天大智慧和天大力量。

      论坛期间,召开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决定聘任郑海荣、明东等99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

      本次论坛旨在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团结互助、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优质平台,凝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青年学者的力量,支持青年委员会创新创业,促进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有力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繁荣并与世界同步发展,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地位。

1 共 1页 

  • 京ICP备10213657号 京公网安备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