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管理与应用专题培训 及团体标准宣贯会顺利召开 ——以标准引领创新,以规范赋能发展

2025-03-21 来源:
分享:

2025年3月20日下午,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学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学会标准委)承办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应用及团体标准宣贯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此次培训为期半天,学会各分会、工作委员会、项目组及相关单位人员近200人在线参加。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团体标准在推动技术创新、规范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提升学会各分支机构及相关单位在标准管理与应用方面的能力,学会标准委特组织了此次培训,旨在通过团体标准全流程讲解,促进各分会、工作委员会及项目组积极、高效、规范制定团体标准,以助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标准化建设及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特邀请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王金新主任作开班致辞。王主任首先代表学会对参训代表的积极参与及对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示了衷心感谢,对学会标准委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王主任还强调,团体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亟需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技术规范性与国际竞争力。并鼓励参训人员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化对标准的理解,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应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分别围绕团体标准基础知识、团体标准制修订流程及全过程管理、标准的结构设计与起草实践、典型案例—《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以及T/CSBME 081-2024《临床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设施设备及试剂耗材配备通用标准》等四项团体标准解读予以分享报告。

学会标准委副主任委员齐宝芬作《团体标准基础知识》内容分享,齐主任首场报告聚焦团体标准的基础理论,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系统梳理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团体标准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及政策支持体系,为参训人员构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认知框架。

学会标准委秘书张菁作第二讲《团体标准制修订流程及全过程管理》报告,张秘书以标准化流程为核心,详细解读了标准从立项申请、起草编制、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到批准发布的完整流程,并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动态管理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学会标准委秘书杨巧洋对《标准的结构设计与起草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三讲针对标准文本的实操性,通过模板化演示和案例分析,深入讲解了标准文件的结构设计原则、技术要素编写规范以及常见问题规避策略,助力参训人员提升标准起草的专业能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蒋晨阳主任对典型案例—《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分享,该报告以临床技术标准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难点及推广应用经验。该案例生动展示了标准化如何推动前沿医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最后邀请团体标准主要起草人对T/CSBME 081-2024《临床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设施设备及试剂耗材配备通用标准》、T/CSBME 082-2024《医用钴-铬-钨-镍合金细径薄壁无缝管材》、T/CSBME 084-2024《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布》、T/CSBME 085-2024《人源类肿瘤细胞簇(PTC)模型的通用要求》4项团体标准,就标准的制定背景、过程及制定经验进行了深入讲解分析。

此次团体标准管理与应用专题及团体标准宣贯培训,通过各位讲师的精彩报告,使参训人员系统掌握了团体标准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定到应用的全链条知识,填补了标准化工作中的认知盲区。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流程演练,参训人员对标准起草、修订及管理的具体操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为后续参与团体标准工作奠定技术基础。最后通过《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典型案例的分享,激发了参训人员对标准化赋能技术创新的深度思考,推动形成“学标准、用标准、创标准”的行业氛围。本次培训以标准引领创新,以规范赋能发展,通过“基础理论+流程解析+实践案例”的三维模式,学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凝聚行业共识,以高标准引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1 共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