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首个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玉山县博物馆黄家驷院士纪念馆举行

2024-12-31 来源:
分享: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11月25日上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授予玉山博物馆黄家驷院士纪念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仪式在玉山举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办公室主任王金新,江西省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美玉参加授牌仪式,玉山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邱文华、局长郑琼琳等相关领导参加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康亚文主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分会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学会秘书处人员、玉山县当地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授牌仪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韩金祥表示: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首任理事长黄家驷院士家乡设立首个“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意义重大。
黄家驷院士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开拓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倡导成立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创始人之一,为这门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黄家驷院士纪念馆是“弘扬科学家精神”鲜活的教材,政治性突出,科学家精神典型。同时,使广大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工作者感受科学大家的崇高精神和历史荣光,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实现宣传科学家精神、增强科技工作者修养的目标,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守初心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江西省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美玉发表了致辞,她指出:科学家精神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的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正如黄家驷院士一般,时刻胸怀“国之大者”,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伟大事业中去,让我们向黄家驷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玉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而不懈努力!

黄家驷,江西玉山人,我国心胸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首任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学会一行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参观了黄家驷院士纪念馆,观看了馆内精心陈列的大量珍贵照片、声像资料和众多生前遗物,从成长求学、爱国报国、育才育人、交往友谊、骄子楷模五个部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料,真实呈现了黄家驷院士追求卓越、质朴壮美的一生。

玉山县博物馆原馆长、黄家驷院士纪念馆建馆人之一毛传寿以“心香一瓣忆家驷”为题作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讲述了黄家驷院士的爱国情怀,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前行。黄家驷院士纪念馆自2016年11月建成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这里已成为展示宣传黄家驷生平事迹、教育启迪后人的重要殿堂。
与会人员围绕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学会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刻的交流座谈会。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将立足岗位,继承和发扬黄家驷先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同时,通过在玉山县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也将更加紧密的与当地广泛合作,助力玉山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产业的发展。

下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行赴玉山县黄家驷医院(玉山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弘扬科学家精神,联学共建”党建科普活动。中国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学会理事欧阳晨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崔凝、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信息官夏敏分别围绕 “医生应该成为医学创新的主体”“浅谈临床科研在消化内科的实践”“医学创新转化与科研探索案例分享”等内容进行报告,分享并强调临床医护人员在医学创新中的角色将更加多元化和关键,鼓励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转变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跨专业合作,拓展思维,优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医学和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家精神,黄家驷医院200余名医护人员聆听了报告。会后,医护人员表示聆听专家们报告,深受启发,在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医学创新的发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设立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展示和宣传本领域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并将基地推动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工作者国情研修的教学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社会公众红色旅游的新打卡地,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同时,也是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优化学术生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用科学家精神来推动科技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1 共 1页 

  • 京ICP备10213657号 京公网安备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